本帖最后由 驢友戶外 于 2016-7-14 11:15 編輯
“小五臺已經瘋了!”
這是這兩天微博上傳得比較火的一句話。
小五臺只是一座山,是一座年齡接近2億年的山,而這么老的山一般是不會瘋的,活火山在華北已經不存在。
因此瘋的還是人。
catchpic-B-BD-BDBC882010F252052E4F70F965D13FC6.jpg (50.39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7-14 11:13 上傳
在小五臺的高山草甸上掘土扎營的人,來自曝光該事件的網站。
照片顯示,有人在山頂草甸揮舞著鋤頭鐵鏟,為了挖出一片比較平整的宿營地;還有不少人手里舉著一捧捧的金蓮花,笑得十分開心。小五臺山緣何重要?
其實這些舉動放在一個不知名的野山上可能也沒人會說什么,甚至不會有人注意到。但小五臺山不是不知名的野山,而是眾多北方乃至全國驢友心中的圣地,從東溝-東臺-北溝這條基礎的路線直到五臺連穿,這在很多人心里多少有一點神圣的味道。因此一些純正的驢友們憤怒了:這太過分了。除了腳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帶走,這才是戶外的原則!
然而小五臺山應該連腳印都不留下。為什么?因為這里是個國家級保護區。
a61000a6024d61760d5.jpg (94.45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7-14 11:14 上傳
冬季的小五臺山高山草甸。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禁止任何人進入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因科學研究的需要,必須進入核心區從事科學研究觀測、調查活動的,應當事先向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提交申請和活動計劃,并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其中,進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必須經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a61000a60250196c24d.jpg (135.09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7-14 11:14 上傳
小五臺山上的赤狐。
不管是驢友還是普通游客,只要到達了山脊,那就進入了保護區的核心區。這里面并不存在戶外準則的約束,而是有法律規定。
把這些冰冷的準則放在一邊,我們來看一下為什么說即便是自我約束力較高的驢友也應該意識到:小五臺山不容干擾。華北植物寶庫
先來看看植物吧,為什么大量游客在7月涌入小五臺,主要原因就是此時山花爛漫,金蓮花盛開。
小五臺山位于太行山北段,東臺海拔2882米,為太行主峰。當地已經查明的高等植物有1393種。可能這個數字讓人沒啥感覺,那么我們來對比一下:在生態系統完整的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物的種類是537種,相當于小五臺的38.5%。
由于地處北方區系,中國華北并非一個植物種類繁多的地方;且由于人口密集、文明發展歷史較長,華北地區的原生植被早已被人類破壞得所剩無幾。小五臺山可謂是華北原生植被的一個極其珍貴的基因寶庫,在這里還能看到從海拔900米直到接近3000米的原生植物群落,這種在華北難得一見的海拔落差保證了小五臺的植物多樣性。
a5f000a7d924026b36f.jpg (77.2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7-14 11:15 上傳
小五臺山上的金蓮花和野罌粟。
采摘金蓮花就無需多說了。這些美麗的花基本只生長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地方,因此整個華北并沒有多少適宜的生長環境。事實上由于氣候寒冷,華北地區尤其是高海拔山地的野花通常會在夏季集中迎來花期,因為一年中只有這兩個月適合它們開花授粉結種,肆意采摘對于當地任何一種野花來說都是致命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山脊上揮舞鋤頭鐵鏟挖草坪這件事。亞高山草甸是小五臺山最頂層的植被帶,陽坡2100米、陰坡2500米以上均屬于此帶。因為高山地帶寒冷缺水,亞高山草甸帶極其脆弱。小五臺山頂的積雪期很長,從每年的十月到次年的五月,山頂可能都是白雪皚皚;而適合當地莎草科植物生長的時間窗口非常短暫,大概是每年五月下旬到9月中旬,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野草一旦被破壞就很難恢復。
a5e000a6def71e81d45.jpg (83.88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7-14 11:15 上傳
大肆采摘金蓮花的游人,來自曝光該事件的網站。
然而驢友們可能會認為,只要自律,不采花不破壞植被,那么對當地環境就不會造成影響。對植物而言,可以這么說;但小五臺山還有野生動物。人進獸退
這里是河北省已知森林生態系統保存最完整的地方,2012年小五臺曾經拍攝到河北省唯一的野生金錢豹影像記錄。
a61000a602658de65d7.jpg (111.37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7-14 11:15 上傳
小五臺山上的金錢豹。
頂級物種的存在意味著完整的食物鏈,狍、斑羚、野豬、豹貓、豬獾、狗獾、赤狐等大量獸類在小五臺都還擁有較為健康的種群。曾經不止一次有驢友在山脊草甸上看到過飛奔的狍子和悄然經過的豹貓。
而野生動物是怕人的。
在2013-2014年小五臺山保護區進行的獸類摸底調查中,紅外相機監測數據顯示,在有驢友和游客活動的山澗口(北溝)、赤崖堡(東溝),野生動物的捕獲率明顯低于南臺到中臺一帶的幾條山溝,即便是在金河口溝,由于旅游只開放于位于溝口的景區,因此保護區內緩沖區和核心區的動物捕獲率依然高于人活動密集的區域。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登山活動對動物的影響并不集中于夏季人類活動密集段,而是會影響到全年的動物活動。而豹貓、赤狐等動物在人類活動少的時候會在白天頻繁活動,但一旦登山者開始云集后,它們的活動便全部集中于夜間。
小五臺山上的斑羚和狍。
你看不見它們,但它們全都躲在樹叢里驚恐地看著你。這是每一個登山者都應該意識到的。我們是否應該去登小五臺?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說,小五臺山是不應該存在任何戶外登山活動的。這里是華北太行山脈里的一個生態孤島,實在禁不起折騰。
然而小五臺的登山活動已經形成傳統,完全封山無論對于自覺的還是不自覺的登山者而言恐怕都不是一個愿意接受的選擇。登山者常說:因為山就在那里。然而動植物也在那里。
|